内乡县:破民生“停车之困” 立城市“畅通样本”
近年来,随着城区车辆数量持续增加,非机动车乱停乱放、沿街商户私自占用公共停车位等现象日益凸显,已成为影响群众出行体验、制约城市治理效能的民生痛点。2025年以来,内乡县累计受理市12345热线交办的相关诉求工单118件。为系统破解“停车难、停车乱”困局,内乡县坚持问题导向,在城区启动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专项整治行动,通过机制创新、精准施策、智慧赋能三大路径,着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公共空间。
一、机制创新,构建高效执法体系
内乡县创新建立“工单直通车”机制,设置“1小时响应、48小时办结”快速处置通道,联合城管、公安、交通部门组建3支联合执法队,制定《内乡县公共停车资源管理办法》,明确“城管管路面、交警管秩序、社区管源头”的三级责任体系。执法人员采取“徒步巡查+定点督导”模式,在人民路、湍河路等12个重点路段实施“潮汐式”执法——早高峰重点整治商圈违停,晚间强化夜市周边秩序管控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累计开展联合执法43次,出动执法人员890人次,整改问题2100余处,实现“全覆盖、无死角”监管,执法效能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。
二、分类施策,实施靶向治理工程
针对不同违规主体,实施“一车一策”靶向治理:一是规范共享单车治理。建立运营企业 “红黄绿”考核机制,暂扣违规占位单车260辆,约谈3家企业并督促优化调度算法,推动“精准投放、规范停放”;二是加强个人车辆管控。实施 “首违教育、二违警告、三违处罚” 梯度执法,教育车主1800余人次,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,依法拖移违停非机动车280辆,形成“教育-整改-震慑”闭环链条;三是整治商户私占车位。 联合城管部门重点排查沿街商户私自占用公共停车位,对87户私自安装地锁的商户下达《限期整改通知书》,对其中5家逾期未整改的商户依法进行了处罚并予以曝光,责令其恢复公共车位功能,有效遏制“私占公位”乱象。
三、破解难点,推动资源高效利用
针对“老头乐”“僵尸”三轮车、微型四轮电车等非标车辆长期占道、安全隐患突出的治理难点,内乡县创新推行 “车牌溯源+社区寻主”双轨模式,通过“以车找户”实现精准溯源清理,有效破解车辆占位顽疾;建立 “社区网格+交警”联动机制,贯通“源头追溯-社区协同-规范引导”全链条治理体系,强化执法与基层治理协同效能。针对老年群体出行需求,联合交警部门开设 “银发课堂” ,结合“案例教学+情景模拟”形式,深入讲解非标车辆安全风险及合规停放要求,累计开展培训12场,覆盖老年驾驶员580人次,推动车主从 “被动整改”向“主动规范” 转变。

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,内乡县城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明显改善,公共车位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。下一步,内乡县将围绕“常态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”目标,在重点区域实施全天候监管,完善智慧停车管理模式,优化资源配置,缓解供需矛盾,以制度创新巩固整治成果,最终实现从“专项攻坚”到“常态治理”的跃升,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持久活力,营造规范有序、畅通高效的城市交通新生态。

